算不上好评,但也不是差评。 也不是第一次认为一部剧被舞台限制了。看完《流星之绊》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现有的舞美太过简单。因为剧中呈现的场景数量众多,如果单纯只是用灯光设计的切换去暗示场景的改变,真的让人感觉太过简易,不能较为全面地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那既然如此,小剧场的独特魅力就缺失了,那还不如直接抬中大剧场,舞美也能够比现在更加丰富。但是虽然舞美布景比较简单,但是道具设计和数量众多,最有趣的一个莫过于那把吊着灯的伞,随着伞的撑开,灯也亮起来的视觉效果很好。 其次,这部剧的剧情和真相匹配度上有些不平衡。《流星之绊》首创了小剧场中场休息模式,分上下半场呈现一整部剧。上半场在结束时,个人感觉是十分平淡的。这个“平淡”也是非贬非褒,剧情确实很平淡但是歌曲舞蹈的调度却又很丰富。也就是在该剧的第二艺术呈现上,导演尽可能地丰富了剧本。如果单纯按照剧本演的话,真的会平淡无奇。下半场的节奏紧凑起来了,因为开始进行真凶调查的情节了,但是在真相揭晓后,会让人感觉之前一大堆的剧情和演员累死累活的演与唱都有点小题大做了。 之后就是一些优点。虽然舞美比较少,但是这部剧使用了“赛博古风”的灯光设计。在故事是架空的古代背景下,使用激光和色彩饱和度较高的灯光颜色,在不落入“古风俗套”的同时,给观众视觉上的不相适配感,视觉冲击较大。而且有时候李功一会拿挂了autotune的话筒演唱,电音的加成让“赛博感”更加丰富。 所有歌都是无可非议得好听。歌曲的风格挺多的,电音和戏曲都有,但是这也要求了演员需要会唱,尤其是李功一的演员,一定需要是一个大vocal,才能驾驭密集的台词和唱段,不然嗓子会极度疲惫,破音肯定会发生。昨天博俊老师应该状态确实也不太好,但是也能感受到唱这部剧的歌的疲惫。这部剧对李功一演员太高,几乎全程在台上,没有时间下场,一直在说台词和唱歌,而且他的歌的风格比较多,甚至我觉得需要会唱山歌,有些歌才能唱好听。 舞蹈和调度我甚至觉得有些类似《锦衣卫之刀与花》,一些舞蹈动作由四五个人呈现出来的丰富程度在视觉上很相似。这部剧比较喜欢的是伞和面具的使用,这两个意象是结合运用在整部剧的舞蹈和调度中。昨天sd问浩然老师整部剧对于“面具”的使用,他说是有时候是群像的变现,有时候也是表达情绪的“喜怒哀乐”等等,丰富的面具也是对得上这部剧对于“傩戏”的致敬。 这场演员老师的呈现很好。博俊在即使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是比较稳定地演绎完成。朱涵彬老师唱得真好,之前看小时光没有太意识到,这场真的给我比较大的震撼。杨浩然和徐郑凯伊唱得一如既往得稳,而且对于弟弟妹妹的演绎也是有趣的,可爱的。田祥晔和高尔金两位老师也是挺不错,虽然这两个角色演多于唱,但是唱段上两位发挥也不错。 ———————————— 李功一,你或许有没有想过? 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简单,而且毫无意义呢?







评论